• <dd id="r9ggd"><track id="r9ggd"></track></dd>
    <li id="r9ggd"><tr id="r9ggd"></tr></li>
    <ol id="r9ggd"><strike id="r9ggd"><u id="r9ggd"></u></strike></ol><nav id="r9ggd"><optgroup id="r9ggd"></optgroup></nav>
  • 居家時光,親子關系更要用“心”守護

    來源:青州新聞網     時間: 2022-11-16 14:03:40     


    疫情反復

    許多家長不僅面臨著工作壓力

    還要牽掛孩子居家學習的狀態

    容易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

    不僅影響自身

    也可能會影響到孩子

    甚至造成親子關系不洽

    那么,家長應如何穩定好自身的情緒

    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呢

    一、調整認知,接納情緒

    1.覺察情緒,接納負面情緒

    如“我能感受到我現在的焦慮、煩躁,不僅我會有這樣的情緒,其他人也會有,這是正常的,我可以去接納它”。

    2.評估情緒帶來的影響,進行適當的休息與合理宣泄

    當感覺情緒明顯影響到生活或工作時,可以嘗試讓自己停下來進行適當的休息,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專注做事時的積極感受,如做運動、唱歌、練字、養些花草等,也可以跟他人傾訴,從而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效緩解緊張和焦慮。

    二、親子共力,攜手適應

    居家學習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鍛煉孩子自主管理能力和促進親子關系的契機。

    1.接納孩子的情緒,理性應對孩子的問題

    (1)認識到孩子的適應需要時間,給予更多耐心。

    (2)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3)適度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4)多傾聽,少批評

    比如孩子抱怨今天作業太難時,我們不要著急去批評他,而是要看到孩子沮喪的情緒,耐心聽完后,可以說“別氣餒,我們想想如何去解決?要不去問問老師,去問問其它同學?”

    (5)用肢體言語表達我們的愛

    當孩子情緒低落、暴躁失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鼓勵、肯定的眼神,一個溫暖、有力的擁抱等肢體言語表達關心與支持。

    2.非暴力溝通,創設穩定的外部環境

    (1)用一致性方式表達:事實+感受+需要+期望

    比如孩子使用手機超過約定時間時,我們可以說“孩子,我看到你今天使用手機時間有些長了,已經超出我們約定好的時間(描述客觀事實),我擔心你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影響視力,或者沉迷手機(感受)。我有些失望,因為我重視我們之間的手機使用約定(需要),我希望你下次可以按照約定使用手機(期望)。”

    (2)表達情緒,而不用情緒表達

    比如當發現孩子起床拖拖拉拉時,我們可以溫柔而堅定地表達:“看到你這么拖拉,我覺得很生氣(表達情緒),我希望下次你可以自己按時起床,不需要媽媽催(期望)。”這樣既能夠表達我們的情緒,也能夠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期望。

    3.把握“邊界感”,友好共成長

    (1)親子雙方留有獨立空間,保留邊界感

    作為家長,我們無須每時每刻都“監督孩子”,而是給予孩子一個“獨立空間”,這樣孩子可以感覺到父母的愛和尊重,不會覺得壓力很大;父母也有時間和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2)進行一些親子活動

    比如共看一部電影,一起閱讀一本書,或者一起做飯、一起做運動、與孩子比賽等,讓我們的親子時光變得更溫馨美好。

    (3)欣賞彼此的優點與不足,共同成長

    孩子和家長都不是完美的人,我們身上會有優點和不足,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與自己,給予對方足夠的遷就與包容。

    三、尋求幫助,建立支持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消極情緒和精神壓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挫折,走出困境。

    1.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1)建立家庭社會支持系統

    建議家長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相互支持。

    (2)建立其它社會支持系統

    疫情期間,我們可以在線上與同事、親友分享生活,也可以加強跟鄰居的聯系,適當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關注社區、街道、居委的信息和資源支持。

    2.增強社會支持系統

    (1)增加交往的主動性,向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2)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編輯:
    文章推薦:

    精選專題






    青州新聞網版權所有 網站聲明:本網站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與鏡像

    青州新聞網 青州通訊地址:山東省青州市范公亭路東首廣電大廈1樓、2樓

    網絡信息安全舉報電話: 3303015 郵箱 : qznews360@163.com

    魯公網安備 37078102000006號 魯ICP備11000130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210008

    x
    x
    x
    免费在线观看不卡AV网站
  • <dd id="r9ggd"><track id="r9ggd"></track></dd>
    <li id="r9ggd"><tr id="r9ggd"></tr></li>
    <ol id="r9ggd"><strike id="r9ggd"><u id="r9ggd"></u></strike></ol><nav id="r9ggd"><optgroup id="r9ggd"></optgroup></nav>